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赛现场赛参赛团队合影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昭颖 罗祉睿 王海锋 摄影 唐飞飞)10月15日,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我校共有7个项目从国内外619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决赛,最终斩获2项银奖、5项铜奖。

“智生数字眼”团队合影
银奖项目《智生数字眼——毫秒级全生命周期五维巡检光电吊舱》团队由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何乔担任负责人,程卓副教授、陈奇副教授、宁伏龙教授等老师担任指导。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战略需求,针对路桥巡检领域存在的响应速度慢、全生命周期监测缺失、场景适应性弱等问题,形成了“毫秒级响应—全维度感知—闭环式管理”一体化的智能光电吊舱巡检解决方案。产品通过自主研发的国产化芯片方案与具身智能融合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与设备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对路桥场景的全生命周期五维巡检,让路桥安全监测覆盖更全面、响应更迅速,推动路桥安全监测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促进低空经济与基建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智钻有道”团队合影
银奖项目《智钻有道——打造智能化钻探核心引擎》由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生杨霄担任负责人,陆承达教授、吴敏教授等老师联合指导。该项目精准响应国家“深地资源勘探开发”重大战略需求,系统针对传统钻探领域存在的地层感知滞后、设备故障难预判、钻进参数依赖人工经验等行业痛点,融合多维度传感技术与AI算法模型,实现对复杂地层地质参数的实时捕获与精准解析,同时搭载自主研发的故障诊断模块,可提前预警钻具卡滞、动力系统异常等潜在风险,结合动态优化算法自动调整钻进参数。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深地勘探“看不见、判不准、控不好”的核心难题。
此外,我校《安缆新材——低烟无卤阻燃TPU电缆护套管技术革新者》《精预良援——海上搜救应急信息保障系统开拓者》《解链专家——滑坡链生灾害智能立体监测预警平台》《面向水面水下氢动力系统大容量高安全有机液体储制氢技术及应用》《黑石智算——基于多学科融合与AI驱动的油气行业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五个项目斩获铜奖,项目内容涵盖了材料技术、海洋应急、地质灾害监测、氢能应用、油气地质工程等多个领域。
我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组织工作,构建了由本科生院牵头,研究生院、校团委、科学技术发展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等多部门协同主办,各二级学院联动响应的综合组织机制。自大赛启动以来,我校通过召开启动会、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有序部署大赛工作,并系统推动大赛与日常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项目培育与双创课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相结合;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与思政实践课《社会调查》相衔接;持续开展“星火燎原”创客赋能计划系列训练营与专题培训,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大赛育人内涵与我校办学特色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际成效。
本届大赛我校共有2789个项目参赛,经过项目培育和校赛选拔,我校在7月举办的湖北省赛中荣获金奖7项、银奖5项、铜奖12项,最终2支团队晋级国赛现场赛,学校连续5年获评湖北省“优秀组织奖”。
今后,我校将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大赛为牵引深化创新教育,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实践,培养教育强国所需的创新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注入更强动力。

(编辑 焦思勤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