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民 构造地质学家。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温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76年调入学校,现为学校教授。曾任国际地球物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委员会(IASPEI-IVCEI)委员,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委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副总地质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PDP)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海底构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振民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含地质力学)教学,岩石流变学,大陆深部构造及其动力学,西太平洋俯冲带及其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等工作。发现初始玄武质熔体(3-5%)不像静态实验那样只呈孤立状态赋存于橄榄石三连点位置,而且熔体还在应力驱动下沿橄榄石颗粒边界呈熔体薄膜分布,这种熔体分布形式会引起矿物边界湿润,连结力减弱,加速物质扩散和流动。建立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为揭示大陆造山带深俯冲榴辉岩质板片拆沉机制提供约束。揭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橄榄石位错稳态亚颗粒直径是计算上地幔流动应力大小的最佳显微构造参数发现了代表不同流动应力值的两类位错亚颗粒构造。对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岩石和中国大陆科学钻孔岩心系统地开展了物性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和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08);1998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