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光 地球化学学家。1941年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李曙光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12年。期间,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 1994年-2003年期间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宇宙化学研究室和地球化学研究室、香港大学地质系做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现为学校教授。2019年当选美国及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曙光在1976-1980年参加全国富铁矿床会战研究,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弓长岭磁铁富矿床东南区深部存在富矿体及赋存位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他长期从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他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基础和方法,华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时代及其拼合过程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机制,和俯冲陆壳与上地幔相互作用及造山带去根过程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2012年至今,他开创了应用镁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研究新领域,发现中国东部上地幔是一个巨大的俯冲碳酸盐储库。2003-2021年他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世界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用率作者。2008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