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丹 孙文沛 摄影 焦思勤 孙颖)9月25日,我校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刘杰,校长李建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忠阳,副校长王文起,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质量管理与评价处等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负责同志,思政课专项督导组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兼职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一帆主持会议。
校外专家作思政课示范课辅导报告。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弘毅特聘教授项久雨作题为《AI赋能“大思政课”范式鼎新》的报告,重点阐释“大思政课”范式重构的出场语境、理论聚焦与意义指向。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国龙作《人工智能赋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创新》报告,详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下思政智慧课教学新形态及破题思路。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授崔榕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学辅导》报告,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文沛解读思政课教学改革2.0方案。方案顺应高教数智化改革与学生认知规律变化,锚定“十五五”规划,推进构建科学完备、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体系。在内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融入地大特色,探索数字化平台建设;在方法上,创新多元教学方式、优化过程管理、拓展实践教学;在考核评价上,完善全过程机制、设计高阶内容、应用智能系统,协同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青年教师进行思政课教学展示经验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晓南作《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省青教赛备赛经验分享》报告,具体介绍思政课教学中日常与竞赛、内容和形式、过程和结果的三对关系。副教授李胜蓝作题为《讲好道理: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经验分享》的报告,深入分析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好道理的底层逻辑并分享提升课程针对性、感染力的可行方法。
李建威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思政课肩负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重大使命。思政课须讲清学生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关系,以“学思践悟”“知信行”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觉认同主流价值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需主动应对多元时代学生思想活跃、信息辨识能力有限及教学环境、对象、内容持续变化带来的新考验。教师要强化理论素养与历史知识储备,善用案例故事增强授课感染力,坚持终身学习以动态完善教学内容、方式,打造学生充分认可的思政金课,持续提升思政课课堂质量与育人效能。
刘杰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的关键阵地。思政课教师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对标“六要”标准,用真知教学、用真情育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思政力量。他强调,要精准把握思政课的核心要求,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核心课题,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系统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丰富内容体系推动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活力推动课堂“动”起来,深化数智应用促进形式“新”起来;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撑作用,在守好思政课程主阵地的同时,积极为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并在思政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