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鼎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 1929年12月29日生于北京,籍贯山东蓬莱。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2年。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主席。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8年8月7日逝世。
刘光鼎长期从事并领导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主编《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2000000)》及专著《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运用岩石圈板块大地构造理论,分析中国海地球物理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指导油气勘探和金属矿勘探。作为中国第一个讲授地震勘探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的学者,倡导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推动油储地球物理与浅层地球物理工程,在总结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的基础上,提出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为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提供理论依据。1989年主编完成的“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系统总结了中国海区三十年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其中八幅编入世界大洋图集。1982、1995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