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展示成果

《勘探队员之歌》MV与国际宣传片

时间:2024-05-20 作者: 编辑:王诲 浏览量:

历时一年、行程近3000公里、拍摄100余场次、10余家校内单位参与......

《勘探队员之歌》MV和国际宣传片《CUG-For a Habitable Earth》的诞生,凝聚了党委宣传部、校庆工作办公室、200余位演员和制作人员的心血。

    

一、校歌《勘探队员之歌》MV制作过程及总结

歌曲背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毛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下,无数热血青年都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的理想。《勘探队之歌》创作于1952年,此时正好处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1953年12月22日,《勘探队之歌》刊于《中国青年报》第4版;1954年1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教唱这首歌曲。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文工团演出了陈耘、徐景贤编的话剧《年青的一代》,后来话剧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勘探队之歌》作为主题歌传唱大江南北,该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后被选定为中国地质大学校歌。


这首歌曲如同一颗时代的火种,让“火一般的热情”燃烧在新中国的苍茫大地上,代表着时代的旋律,述说着人民的心声。20世纪50年代,《勘探队之歌》在地质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20世纪60年代,它又在石油工人中激昂唱响;进入新时代,它的感召力依然激励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不断引导有志青年投身地质事业,成为地质工作“三光荣”精神的代表,追随着地质工作的脚步,澎湃着穿越历史,奔向未来!


(制作主线)音乐伴奏由多器乐合成,为演唱奠定辽阔、开朗、舒畅、饱含激情的感情基调;后续在人声录制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这种感情基调,同时又表达出清新、别致的野外工作情怀。


以前常说“艰苦朴素”,很多人以为地质工作除了苦还是苦;本次全新拍摄《勘探队之歌》MV,主要展现地质工作者与祖国山水融为一体的豪迈情怀,表现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种舒畅之感。进入新时代,从事地质工作有着安全可靠的野外行军车辆,还有先进的智能化装备,从事地质、行进山水,不再是苦中苦,而是乐中乐。

MV将表达的第一个主线是,地质工作者的变迁,画面将以地质工作者的新旧工作场景作对比,表达出地质工作在新时代的转变升级,透射出地质行业在习近平新时代,祖国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个主线,是通过遴选优秀校友、优秀在校大学生、优秀研究团队参与演唱或者作为演唱背景参与拍摄,展现出学校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今天我以地大为荣,明天地大以我为荣。


经过项目组认真讨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项目负责人审阅后,决定采用历史展现+唱歌+适量融入宣传片风格镜头作为制作主线,制作组制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并召集相关学院领导、教师、学工组负责人在线上进行了拍摄前的沟通,详细了解了在秭归和巴东能够拍摄到的点位、人物、展现地质工作特征情景的教学路线以及安全事项。

   秭归拍摄9天时间,每天顶着高温拍摄,晚上回基地会见第二天的被拍摄对象,沟通拍摄细节。校歌摄制组和国际宣传片摄制组同时开机摄制,选择合适的角度,从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入手、讲述师生融入自然环境追求真理的精神。

为了展现校歌诞生的历史过程,在前期设计了一些情景重现场景,并向档案馆申请了借用馆藏文物:武汉地质学院时期的茶杯、地质毡、地质包、马永生院士学生时期的野簿、地质锤、罗盘、放大镜、旅行箱包等。为了重现佟志贤老师作词的场景,找遍了整个旧书市场找到了一份1953年12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报纸上第一次全文登载了《勘探队员之歌》,还有话剧《年青的一代》话剧剧本、电影《年青的一代》视频。


在校歌拍摄中,为了重现建校之初的时代印迹,重现并演绎佟志贤老师作词的场景,分别考察了武昌红楼、华中科技大学老旧学生宿舍、汉口校区、汉口江汉路居民区、八路军旧址、咸宁废弃兵工厂、地大北京家属院等多个地点。最终选定在汉口八路军旧址附近的古建筑中拍摄重现佟志贤老师作词的场景;在咸宁废弃兵工厂拍摄北京地质学院时期的时代印迹。呈现了敲锣打鼓、红绸缎、标语、大字报、中山服、大先生等时代元素。

9月10日去咸宁拍摄的这一次是最艰难的一次。带着25名学生,在拍摄时,每拍摄3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让学生饮水补充水分,二是要做好跨城市的疫情防控。


其余工作学习镜头均为宣传片风格拍摄,分别取景自甘肃兰州、青海可可西里、湖北大冶、柴达木盆地、周口店太平山、北戴河盖帽山、未来城校区、巴东实习基地等多个地方。

总体来看,校歌《勘探队员之歌》MV制作已经达到项目计划预期,传播效果好。一是全片结构紧凑,视频与音乐旋律匹配度高,画质优良,制作精细;二是在拍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三是校歌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育人作用。



二、国际宣传片制作过程及总结

(1)构思

《CUG-For a Habitable Earth》通过“圆”这样一个形象移动、深入人心的符号,以极具画面特色和视觉冲击的表现形式,把圆的符号、圆与地大的连接植入人心,串联中外学生在地大的学习生活,突出地球科学的前沿优势学科,进而把圆所拥有的团结、和谐、包容、共生、共同体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念与地大紧密相连,全面展现地大地球科学的学科特色、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氛围、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使命和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的美好愿景。


(2)制作历程

宣传片制作自2022年5月启动,历经前期策划、合作磋商、脚本撰写、素材拍摄、字幕翻译、后期制作等环节,历时7个多月,最终在湖北教育电视台的协作下完成宣传片拍摄制作任务,校内各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等均为拍摄提供了大力支持,校内共数百名中外学生和几十名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拍摄。

(3)内容及形式

宣传片时长约3分钟,全片采用全英文解说配音,共制作了中英文字幕版、纯英文字幕版2个版本,兼顾国内、国外传播用途,适用于多种场合。

宣传片以“What do you think best represents CUG?(你认为什么最能代表?)”这一问题切入,通过中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将学生提出的最能代表地大的元素与“圆”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后一个学生的回答“Circle(圆)”将“圆”的概念引入,进而阐述“圆”的概念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圆”与地大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地大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等。宣传片充分集中展示了学校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体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特色成就,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为主线,展现了地大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的诸多努力和创新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