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设“六个文明”创建巡礼专栏,分期分类展示文明教学科研单位、文明管理服务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班组、文明家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风尚、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管理服务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书写着新时代服务师生的答卷。2024年3月,学校评选出学校办公室等11家“文明管理服务单位”,表彰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营造良好管理服务育人环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进一步在全体管理服务机构中弘扬担当作为精神,推动构建“治理筑基、数智驱动、效能导向”的治理体系,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党建引领 润泽文明之壤
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3个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9个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研究生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名研究生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个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支部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圆满召开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抓牢政治方向,持续深化学校党建“双创”,开展“一院一品”、教工党支部“结对领航”“学生党支部风采大赛”等特色党建品牌工作,构建了“样板支部-标杆院系-示范高校”的创建体系和“学校-全省-全国”三级螺旋上升的培育机制,形成“点上辐射、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工作链,学校各级党组织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凸显。
为筑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基石,本科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学习之路社会实践、组建师生向阳宣讲团、精心策划开学第一课等举措,打造了“信念红”“国防绿”“志愿橙”“奋斗蓝”“梦想金”等“五彩青春”系列思政品牌,同时初步建成“2+6+N”学生社区三级育人平台,以高质量管理服务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保驾护航。多次获评教育部“优秀易班工作站”,连续多年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优秀组织奖等。

举行“学百年党史 展支部风采”主题党支部风采大赛

一站式学生社区导视图
依托导学关系构建导学团队,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导学思政”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思维、科研探索、职业发展等方面,创建了177支导学团队,1051名导师、7094名研究生加入导学团队培育创建,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表彰首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
深化综合治理 夯实文明之基
“从网上申请到学校用印,4分钟搞定,办事太方便了!”去年4月12日,一位老师来到一站式师生服务大厅南望厅二楼科学技术发展院服务窗口办理科研业务,由于是第一次办理,他对流程不太熟,所幸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就办好了。
学校秉承“师生至上、方便快捷、线上优先、服务育人”的理念,实施“一站式”服务,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于202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着力打造网上大厅,为全校师生提供综合办公、科研事务、人事事务、本科生服务、研究生服务、信息化服务、后勤安保、资源服务、校园活动、财务资产、实验室与设备、国际交流等12大类182项线上服务事项以及795项武汉市政务和线下便民服务,响应两校区师生诉求启用两校区文件资料转运服务,每年完成用印数量20多万次,为师生群众办理各类事项逾万件次。校友入校、教职工体检、学生出国、学历学位证遗失证明、发稿审核流程……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与师生相关的都能纳入一站式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工作目标,服务满意率近100%。

“南望厅”投入使用,将学校各类审批业务、证明事项、咨询服务纳入服务大厅范畴,为师生提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师生服务大厅只是学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管理服务育人的一个缩影。
机关各部门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提质增效”落地见效,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师生满意度高位提升。学校办公室上线了“智慧督办”系统,统筹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推进平安建设、安全治理、疫情防控等系列制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全面实施学位论文全盲审质量监控,成为疫情期间湖北省首个开始线上课程教学、线上答辩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离退休工作处不断完善帮扶体系、创建离退休人员医药费报销“一站式”服务体系,开展“多对一结对”帮扶行动;安全保卫部推进技防平台“数字赋能”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人性化、生态型、智慧型、友好型”服务格局,让服务更便捷;校工会扎实做好帮扶、救助、慰问、福利“四位一体”的服务教职工体系建设,激发广大教职工建功立业……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
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治理水平快速提升,获评教育部信息报送进步较快单位、湖北省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单位等,不断擦亮全国文明校园“金字招牌”。
践行真情服务 盛开文明之花
如何让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疫情期间,学校疫情防控办发挥指挥枢纽作用,仅2022年协同有关单位组织全员核酸检测近280万人次,组织疫苗接种2万人次,上报每日疫情简报360多份,协调学校隔离人员近4千人次,审批发放防疫物资近118万元。
2023年2月初,武汉市出现大范围的寒潮低温冰冻天气,对师生安全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各管理服务机构以“雪”为令,迅速响应。党委组织部第一时间组建应急突击队,后勤保障部及安全保卫部全员铲雪除冰、清除断枝、清理路障,全力保障师生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冬日校园最温暖的守护。

清扫积雪,护航学子返校
成功为学校70周年庆典大会、元旦嘉年华、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保驾护航,校区连续5年安全运行零事故、零教学辅助事故……对于年轻的未来城校区来说,不仅需要从思想上把服务入驻单位的事业发展和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需求放在首位,更需要从实际行动中一点一滴贯彻。自201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未来城校区在绿色景观、水资源回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建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宜学宜居、润物无声的近零碳生态绿色校园。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近零碳校园试点示范项目”“武汉市碳中和先锋示范创建单位”、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只要把师生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用师生的获得感衡量工作的成效,这样的服务就是温暖的,就会得到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四季如画,获批全国首批“后勤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校园物业服务百强单位”“湖北省节水示范高校”“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首批合同节水示范高校”等,学校综合环境不断提档升级,师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持续提高。

2023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获评“湖北省节水标杆高校”
立足文化育人 催生文明之“果”
“阑珊处处,花灯盏盏,银花火树,共染苍茫。”校园内,一场名为“春光作序 万物和鸣”的迎春灯会如期而至,1500余盏原创手工花灯点亮校园,近万名师生迎春赏灯、游园对诗,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迎春灯会举行
自2016年以来,一年一度的迎春灯会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团委、学校办公室、本科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图书档案与文博部等单位形成文化合力,精心组织灯会活动,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美育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
当学子们在校园各种文化活动中绽放青春时,一场场育人实践、志愿服务正在图书馆、逸夫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生动展开。
在2024年湖北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上,逸夫博物馆社教团志愿者、地球科学学院研一学生李槟馨斩获第一名,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三等奖;在武汉市梧桐苑幼儿园等十余所幼儿园、小学,逸夫博物馆派出十余位志愿者,为上千名小朋友带去了以恐龙、矿石等为主题的公益科普讲座,将科学的种子悄然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恐龙科普进校园活动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浸润、以文化人,打造了“大地之光”“元旦嘉年华”等系列文化育人品牌,依托教育部“编钟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演出;依托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了“永不闭馆”的育人实践;依托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学家精神;依托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优化专利服务,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大地之光》赴澳门巡演

学校获批教育部“编钟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组建全国第一支理工科高校“编钟国乐团”
笃行实干日日新,奋进担当步步前,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共同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示范标杆,让文明之花绽放荆楚大地。(文/徐燕 王诲 屠傲凌 编辑 焦思勤 审稿 吴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