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地大
媒体地大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湖北日报】多维协同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时间:2025-04-10 作者: 编辑:孙彦钦 浏览量:

□ 张士菊 彭紫怡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新时代统筹城乡经济、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节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湖北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全省县域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24年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湖北有8个县市入围,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前,湖北县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多维协同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以特色引领激活县域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湖北支持各县域争先进位,做大做精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块状经济,建立“一县一品”“一业一品”的发展格局。从潜江小龙虾到仙桃无纺布,从大冶矿冶到枝江白酒,湖北县域特色产业已经形成独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品牌。

做优做强龙头企业,培育领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是县域特色产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应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主动对接引进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项目,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一是培育创新主体,重点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创新联合体,加速核心技术项目落地。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在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驱动特色产业由“单点突破”向“链式崛起”转型。立足湖北各县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以产业链为纽带构建跨区域协作共同体。通过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和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例如,湖北阳新县坚持以“链式思维”构建产业生态,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引入远大医药等武汉都市圈龙头企业,形成“研发—生产—物流”一体化链条,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数字赋能释放县域经济新动能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要抢抓新一轮数字经济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提升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质量。

强化政策保障体系,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保障,针对数字基建、产业转型、数字化治理等关键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全方位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库支撑,整合在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针对湖北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展数字经济课题研究。加强组织保障,通过领导干部数字专班和专题培训,提升党政干部的数字治理能力。

强化数字新基建布局,筑牢数字发展基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千兆光纤和5G网络全域覆盖,合理优化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加快交通、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县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深化多领域融合应用,重点发展在线医疗、智慧农业和智能交通等创新业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支撑。

深化数字技术与优势产业的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新格局,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体系。在农业领域,依托县域特色资源禀赋,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新范式,例如,以潜江小龙虾产业为代表的数字化养殖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工业领域,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企业上云工程,实现制造业研发、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重构;在服务业领域,重点推进文旅、医疗、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数字化服务新业态。

以协同发展构建县域发展新优势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推动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统筹县域内部城乡关系,也要加强各县域之间的协同联动,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县域内部要顺应县城和乡镇的发展规律,系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要科学统筹规划,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覆盖,切实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度,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县域之间、县域与中心城市之间要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湖北县域数量多、类型多样,要立足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科学确定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例如,湖北当阳市、枝江市、松滋市、宜都市和东宝区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合作发展新路径,成立“当枝松宜东”县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区域协调发展建立了新范式。对于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的县域,要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打造强县的基础上,正视县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发挥强县的带动作用,推动各县市互联互通、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链接:多维协同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湖北日报数字报

(原载《湖北日报》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