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翻越夹金山时看到的云海,摄于夹金山垭口。
地大师生在雅安市宝兴县作地质调查,前方是高耸的汉白玉山体。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俊芳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壮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发起“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活动。10月下旬,川西组开拔,7名师生跟随中央红军的红色足迹,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为实践起点,一路北上,渡大渡河、越夹金山,在雅安市宝兴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进行5天的红色地质之旅。
师生们一面感悟红色印记,一面开展地质野外调查,行程超过1200公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师生们一起走进川西。
“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勇士
该有多大的英雄气概啊”
“重走长征路,我们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这次活动的。”这是7名参加“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活动的师生的一致心声。
为了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的壮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发起“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活动,先后派出师生到赣南、湘西、桂东、贵东北、滇北、川西及陕甘宁等地,整合红色文化遗产与地质教育资源,激励学生树立“地质报国、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此前师生们已前往江西赣州、萍乡,贵州遵义进行考察学习,这是该活动的第3支分队。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是红军长征中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也是红军长征中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
1935年夏,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甩掉国民党追兵后,来到夹金山下,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并由此开启爬雪山、过草地这段艰难而伟大的征程。
第一天,7名师生就踏上泸定桥,桥身剧烈摇晃,慕名前来的游客们不得不抓住铁索才能稍微稳住身形。透过桥面木板的间隙,湍急的水流滔滔而过,白浪翻滚,让人心生恐惧。队员忍不住感叹:“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该有多大的英雄气概啊!”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河中巨石梗阻,险滩密布。“大渡河天然落差大,两岸谷坡陡峭,河流下切,不易储水,遇到丰水期,上游的水哗啦啦往下流,峡谷地区水位会迅速上涨。”带队老师王连训是一名老党员,他向学生们介绍。
在宝兴县,师生的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海拔升至3200米后,便开始直线攀升。行至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垭口,不少队员们出现胸闷、耳鸣等高原反应。仅在夹金山垭口停留20分钟,鞋袜均已湿,下行至海拔约3000米的小金县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高原反应才稍微减轻。
“穿着御寒的衣物、防水的鞋袜,尚且感到‘吃不消’,革命先辈们过雪山时食物短缺,脚穿草鞋,可见当时是多么艰难。”大三学生陈清源说,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再到翻越夹金山,敌军可能以为围剿红军很容易,但没想到我们这么顽强。
几天来,每一处长征中的红色遗址,师生们都以崇敬的心情踏访,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的力量。
“带回实验室切片再仔细研究”
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是为了后代幸福生活。
叮当!叮当!地质锤敲击山体石块的声音清脆响亮。“我们做地质的就喜欢这种声音清亮的岩石,新鲜!”王连训一边采集石块,一边向队员们讲解。
从长征故事中暂时告别,7名师生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地质野外调查。
此行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的东缘,由于奇特丰富的造山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板块动力学机制,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前来考察,被称为“中国地质百慕大”。
王连训介绍,该造山带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储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锂、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常常在一处露头就能同时采集到多种岩石标本,观察到丰富的岩浆侵位和构造活动现象,是非常难得的天然地质课堂。
山林间,“叮当”之声不绝于耳。队员们手持罗盘、放大镜、比例尺,在导航软件、地质云、奥维互动地图等软件中不断切换,测量岩层产状,完成采样标记等任务。
“老师,为什么都是钾长石,有的肉色深、有的肉色浅?”随队学生来自不同年级,观测兴趣点也不同,岩石色彩的深浅、矿物的构成,甚至石块的重量,都令学生们好奇。
大二学生胡磊双手抱起一块约2个手掌大的石块,感叹一句:“好沉!”“老师,为什么这一块这么重?”“主要是因为富铁镁的暗色矿物含量多,带着吧,咱们回去实验室切片再仔细研究!”
大二学生余春涛一路调查,一路录像备份,他说,回去后要慢慢学习、吸收。
“团结互助产生友情亲情”
川西地区是羌、藏、回、彝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天气晴好,秋色如画,沿途彩林、雪山、云海、岩石、野猴让师生们感叹山河壮美,浓郁的民族风情更让人沉醉。
“看,墙上有白色的海螺,是嘉绒藏族的图腾!”经过长征路上的“北上驿站”马尔康,师生们在卓克基土司官寨和西索民居流连,鲜艳的寨墙、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和远处的险峻山峰浑然相容,墙上醒目的图案让人浮想联翩。
从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驻留、转战马尔康地区长达14个月,帮助各族群众成立红色政权、建立红色武装,各族群众拥戴红军、支援红军、参加红军,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
考察过程中,当地少数民族导游热情地向师生们介绍如今的美好生活,当地开发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集商贸、餐饮、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精品集镇,高楼林立、商贸繁荣,少数民族商人吆喝着,向南来北往的游客售卖旅游纪念品。
在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内,以雕塑、展板、灯箱、场景再现等方式生动展示了红军长征途经阿坝州,翻雪山、过草地和建立革命政权时艰苦卓绝的历程。
“长征的历程彰显了各民族携手共进的决心与力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我坚信,只有在团结互助中才能产生、深化真正的友谊和亲情,才能坦然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回族学生马丹贞说。
链接:地大师生重走川西长征路 湖北日报数字报
(原载《湖北日报》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