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俊芳
近期,云南哀牢山备受关注。网络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在哀牢山拍的视频,原始森林的神秘感引得大量网友热议。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对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将给予行政处罚。
神秘的哀牢山究竟是怎样一座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构造学家曹淑云教授20年来先后20次进入哀牢山,她将哀牢山作为实验室,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间,被同行们称为“哀牢山上的女汉子”。日前,曹淑云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她在哀牢山的科考经历。她表示,哀牢山是一座地质宝库,不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也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但不太适合普通人活动。
■ 山中究竟有没有路?
“哀牢山从南至北、从东到西,我踏遍了众多的地层剖面。”曹淑云至今记得第一次踏进哀牢山是2005年夏天,当时她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研究生。那天清晨,他们坐火车硬座到达昆明后,马不停蹄地转乘汽车前往哀牢山南部(从南往北走),到达元江(靠近越南老街)。山脚下有依山而建的简易道路,蜿蜒向上,当时的路况非常差,大多是石子路,车辆行驶在上面颠簸不已,道路的另一边是悬崖。
当时正值暑假,深山密林中乔木、灌木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相互缠绕,阳光透过枝丫直射头顶,强烈的紫外线一天就把人的脖子晒黑,几天下来就脱了一层皮。
越往哀牢山腹地走,地形越是复杂。曹淑云和队友时而攀爬陡峭的山坡,时而穿越密林。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上经常有地形雨,地面变得湿滑难行,他们要拄着粗树枝才能前行。在哀牢山腹地,大多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半山腰则云雾缭绕,加上山林茂盛遮天蔽日,给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感觉,要是没有随身携带的GPS定位仪、指南针等导航设备,就会迷失方向。
曹淑云告诉记者,在哀牢山科考路上,露头(岩石或新鲜岩石露出来的地方)往往被植被覆盖,经常行走在灌木丛中,双手不停地驱赶蚊虫,还要提防蛇、野猪等野生动物的袭扰,一天行走下来既紧张又疲惫不堪,但如画的风景给了科考队员很大的安慰。
■ 致命之处是什么?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曹淑云也注意到哀牢山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她说,博主们拍摄的视频中所描述的烟雾笼罩、阴森恐怖的景象,是由于哀牢山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如早晨的雾气、森林中的湿气等,都会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哀牢山腹地确实是一个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的地方,山坡坡度较大,且多悬崖峭壁,自然环境原始封闭。不仅经常无路可走,队员们还要面临恶劣气候的挑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哀牢山的写照,如突然的地形雨、浓雾,甚至是短暂的雷暴天气随时可能发生。”曹淑云回忆,有天早晨,她和团队成员深入哀牢山腹地科考,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坡也越来越陡峭,每挪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当时山林间弥漫着晨雾,使得视线模糊不清。正当他们准备翻越一处陡峭的山坡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形雨袭击了他们。雨水很快浸透了所有人的衣服,白天如同黑夜,能见度极低,几米开外看不清人脸,气温也迅速下降到个位数。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在曹淑云看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科考人员,在进入哀牢山这样复杂且原始的自然环境中,仍然面临高风险。她认为致命之处是哀牢山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复杂导致的物理伤害:如跌落悬崖、滑倒受伤等,恶劣天气引发的危险:如迷路、遭遇滑坡或泥石流等。在哀牢山腹地,因为偏远而缺乏补给和医疗援助,不太适合普通人活动。
■ 地质独特在什么地方?
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云南省3个州6个县。这里山形陡峭、地理环境复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85.1%以上。
作为地质学家,曹淑云主要从事地质构造的研究。2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哀牢山这座天然实验室,她申请到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是关于哀牢山的地质研究:变质杂岩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和剥露研究。该项目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在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包括板块运动、造山作用、盆山耦合、断层活动等。
“相比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哀牢山不仅以其生物多样性闻名,还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曹淑云介绍,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之一,哀牢山属于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的中段,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山脉,也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
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位于中国西南部,横穿云南、越南等地,全长超过1000公里,是连接青藏高原与东南亚的重要构造带,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尤其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红河—哀牢山断裂带起到了调节板块边缘变形的作用,吸收了部分碰撞能量。这种独特地质使之成为地质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 指南针会不会失灵?
曹淑云表示,哀牢山地区出露多种岩石类型,包括变质岩、花岗岩等,其中一些岩石记录了古老的地质历史和构造事件。哀牢山区的地貌复杂多样,由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单元构成。尤其是哀牢山脉中分布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如溶洞、石林、天坑等,这些都是石灰岩长期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哀牢山区另一个特点是河流众多,水流湍急,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瀑布群和激流险滩。这些河流对于塑造当地的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哀牢山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加上其地形复杂多变,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对于外界传言指南针在哀牢山失灵一事,我们并未遇到过,但是遇到铁矿石多的地方也有这种可能性。”曹淑云表示,哀牢山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锡、铁等,这也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而磁性矿物质会干扰指南针正常工作。
■ 曾经的不幸有什么影响?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遗体被发现后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
“这起不幸事件令人痛惜,凸显了哀牢山地区科考的高风险特性。”当时刚刚完成哀牢山科考的曹淑云获悉事件经过后很是悲痛。她说,这起事件说明即使是有经验的科考专业人士,在面对复杂自然环境时也需要更加谨慎,该事件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哀牢山的科考。他们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工作规范,还积极推动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提升。
■ 现在科考有什么变化?
现在他们在哀牢山进行地质科考,增加了无人机侦察、遥感技术的应用、无人机勘查等,这些新技术手段可以为地质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曹淑云说,哀牢山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当地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高,政府和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加大,采取了更多措施限制人为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她开始在云南地区开展研究工作至今20年,感受到了哀牢山发生的显著变化:当地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比如修建了许多路,基本上是村村通路,道路更加平坦、标识系统更加完善等。村民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修建了很多穿山隧道,也通了高速公路。
链接:长江日报-哀牢山几大关切,去过20次的武汉专家回应了 (cjn.cn)
(原载《长江日报》202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