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生的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姜涛,却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任职12年。这位年轻的“老”党务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加强自身修养,争做业务表率
打铁需要自身硬。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姜涛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平时的工作中,姜涛积极承担各项教学科研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学上,他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借鉴国外的先进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结合海洋系现有师生比,他申请并主持了教学研究项目“海洋科学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探索与实践”,提出并组织了海洋科学“菁英班”的申报,多次获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科研上,姜涛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在海洋系成立之初,他受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做了2年博士后研究,期间参加了菲律宾海域“淡青丸”号海洋地质调查,并以岩心-测井-地震综合解释科学家身份参加了综合大洋钻探316航次,以沉积学家身份参加了新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一个航次(中国大洋钻探史上的第二个航次)南中国海构造349航次,成为目前同时具有在世界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地球号”和“决心号”上工作过的4名中国科学家之一。
姜涛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联合单位承担面上项目和作为骨干成员参加重点基金项目各1项,此外,还主持了国家“海保工程”外协地调项目、中海油大型横向协作项目等多项,首批入选了学校“摇篮计划”人才项目。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南海及其周边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尤其是南海深水重力流沉积相关的研究,在南海的构造演化、物源体系、沉积充填过程及主要深水油气储层类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姜涛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曾获2013年度海洋人物提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十大杰出青年,朱训青年教师奖等称号和奖励,参与编写IODP航次科学报告3部,学术专著2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50余篇,AAPG、SEG、AGU、JPGU等学会会员。他的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长江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网等媒体报道。
加强党建,夯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虽说多年从事党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与能力,但姜涛从不自满,总是不断探索,以做党务工作为荣,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起到表率作用。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就是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05年博士毕业留校后,就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2008年12月,出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按照学校和学院统一部署和安排,组织好支部生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活动,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协助系主任开展教学研讨、日常管理和人才引进等工作。他善于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思路清晰,党务工作抓得风生水起。他结合海洋系青年教师党员多的特点,持续开展了以青年人快速成才为主题的支部立项活动,效果明显,2010年被评为全校十大“党支部建设立项活动优秀支部”,并被学校树立为“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立项党支部优秀风采”;支部建设成果在校报和组织部网页上进行了报道。 2011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铺就青年人成才之路”获湖北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三等奖,在纪念建党90周年党建征文活动中,他的文章《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获三等奖,并在全校研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2012年党支部获湖北省“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12年来,他坚守在高校党务工作第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践行着自己的追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勤奋工作。”姜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