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融媒
新闻聚焦

欢迎你!地大“新”上人,共赴山海!

时间:2025-09-02 作者: 编辑:孙彦钦 浏览量:

地大新闻网讯 江城九月,余夏未歇。9月1日至2日,万余名新生相聚地大,开启逐梦山海的新生活。

初见,地大你好

校园里挂起的红色横幅,像家人张开等待的臂弯。“欢迎2025级新同学”这几个字,被阳光照得格外明亮。

你拉着行李箱走过林荫路,每一步都踏出期待的声响。这是地大给你最初的问候,简单却真诚。

来到迎新点,师长与志愿者热情迎接,摆渡车在校园内不停往返。报到、录入信息、入住宿舍……地大校园即将见证你的无限可能。

新语,梦想启程

校友父子的地质情缘

来自天津的刘蓝天是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类专业的新生。高考填志愿时,喜爱地理的他,坚定地选择了地质学专业。“地理就像一本动态的百科全书,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着迷。”除了热爱,还有传承。31年前,刘蓝天的父亲蓝益军,怀着既兴奋又懵懂的心,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新生。毕业后,蓝益军一头扎进了石油勘探领域,践行找矿誓言。“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蓝益军希望孩子能在地大扎好基础,进一步深造,为今后国家的矿产能源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当开学遇见生日,地大送我双份惊喜

9月1日报到当天,计算机学院有5名新生在同一天过生日。学院为同时来到现场的部分学生赠送了生日礼物。来自云南的新生黄佳说,虽然今天家人未能陪伴,但学院准备的生日礼物弥补了遗憾,感到特别温暖。来自山东的新生朱铭诗说,收到学院的生日礼物感到非常意外,地大校园满足了他内心对大学的憧憬,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一步一步慢慢向上。

“1号”录取通知书在他手里

坐上离开家乡的列车,跨越1400公里,来自内蒙古的刘子轩来到了武汉这座烟火气十足的城市。他是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新生,学号是2025级的0001号。当得知他收到的是校长李建威亲笔签发的第一批录取通知书时,他感到非常惊喜。刘子轩说:“这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更加激励我在校期间奋发学习,积极探索。”

追逐梦想,热爱是最好的动力

来自河北的夏选京从小喜欢地理、科学等课程,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好奇,高二参加地球科学夏令营后,他暗下决心,要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今年高考他考了653分,毫不犹豫以第一志愿报考了李四光学院地质学类(菁英班)。夏选京说,进入大学是全新的开始,地大有着优秀的师资、卓越的平台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希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未来进一步深造,为建设“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贡献力量。

来自河南的崔钰爽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新生,她对武汉一直有着期许和憧憬,填报志愿时将地大放在了第一志愿。崔钰爽说,“英语是我学习生涯中,始终热爱的一门课程,希望在大学能将热爱发挥极致,在专业学习中收获成长,拥有美好的四年时光。”陪她来报到的爸爸和姐姐,对学校印象也很好,“志愿者非常热情,也很认真负责,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迅速适应,踏实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从“新”出发,他们充满期待

自动化学院新生赵泽源来自河北,他对未来四年满怀憧憬。他说,自动化类专业前景广阔,自己一直以来对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很感兴趣,希望做好规划,进行深入学习,培养跨学科的创新能力,未来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与赵泽源一同来校报到的爸爸妈妈也表示,希望他利用好学校丰富的资源,深入钻研,学有所成。

新能源学院今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来自重庆的张梓龙是新能源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他说,通过前期了解,对新能源相关领域充满好奇, 希望未来能深入研究,探索能源奥秘,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暖心,一路同行

9月1日下午、9月2日,校领导刘杰、李建威、王林清、唐忠阳、王甫、王文起,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文武,校长助理蒋少涌,先后前往南望山校区和未来城校区,实地查看迎新工作进展,并走进新生宿舍,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他们关切地询问同学们饮食是否习惯、住宿是否舒适,并仔细了解大家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和个人需求。他们代表学校欢迎新生们,表示学校将全力保障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他们也勉励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珍惜大学时光,学好专业、锻炼能力,在地大这片沃土上勇敢追梦、踏实成长。

为了迎接新生们的到来,9月1日至2日,200余名党员教师志愿者、新入职教师志愿者,与学生志愿者一同来到武汉三大火车站,为新生们提供接站服务,有序引导、搬运行李、耐心解答。校党委副书记王甫,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文武带队到迎新点慰问志愿者。

校园里,学生志愿者、后勤、保卫工作人员,为新生们提供周到服务。大家不辞辛苦指挥交通、搬运行李,引导新生办入学手续,带着大家熟悉校园。他们是最可靠的“导航标”、是化解燥热的“清凉驿站”、是新生故事的“第一页”。

据悉,今年的迎新工作,共有 2300 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其中接站志愿者、机场和地铁引导志愿者、校内咨询引导、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等校级志愿者1000余人,学院迎新志愿者1300余人。

资源学院大二的本科生陆佳玉在迎新期间负责摄影。在她的镜头里,新生报到时的喜悦、其他志愿者的工作场景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她说:“摄影既捕捉了志愿工作的奉献场景,也见证了新生融入校园的生动画面,还能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一举多得!”

珠宝学院珠宝鉴定专业大二的本科生曹明灿,冒着烈日守候在新生接站点,为到站的新生和家长提供指引。“看到新生朝气蓬勃、充满好奇心的面孔,也回忆起来我初入校园的景象,当时也有很多热心的志愿者迎新。”曹明灿说,帮助他人,自己也获得了认同感和幸福感。

艺术与传媒学院交互设计专业的研二学生万子炎,负责数据录入等流程的新生报到工作。因为热爱摄影,去年还是研一新生的他也曾在迎新现场负责拍摄工作。“虽然身份转变了,但不变的是志愿服务的初心。看到新同学怀着愉悦的心情来报到,校园也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工作也更加有干劲。”

地大的山海迎来了新的星辰,愿你在学海中与先贤对话、与前沿共进,也在操场奔跑时感受此刻的风;愿你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信,也在独自思考时认识自己,一同成为“品德高尚 基础厚实 专业精深 知行合一”的地大人。(文/孙彦钦 王俊芳 图/王俊芳 焦思勤 孙彦钦 李锐欣 大学生记者团 龙星语 张瀚铭 审核 尚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