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融媒
新闻聚焦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

时间:2025-01-21 作者: 编辑:焦思勤 浏览量: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战略引领、支撑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协同融合,坚持自主自信、胸怀天下。

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全面构建“八大体系”

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

主要目标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九方面任务举措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加强组织实施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环境,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来源 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