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14日在武汉举行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上,一段人机交互赋能未来的表演吸引了大众目光。作为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团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6位本科生,用新工科人独有的浪漫,演绎了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具体实践。

面对开幕式上机器人要实现的动态路径规划、多模态交互、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五一假期这一团队开启封闭练习模式,从虚拟仿真到控制算法开发全程自主设计,同学们驻扎实验室,在王峰、赵娟两位老师指导下,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最紧张时72小时迭代4版控制系统。
应对毫秒级响应,任何延迟都会导致表演的失序,这场本科生“零失误”的应用实践,不仅得益于新工科学生学以致用的坚持,更体现出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深度融合项目式教学(PBL)与数字化技术,以真实工程问题驱动跨学科创新实践的探索。
团队指导教师王峰表示,“这种‘数字化学习场景重构+学科边界消融’的模式,通过虚实联动的数字孪生平台打破专业壁垒,又以严苛的工程响应标准倒逼跨领域知识融合,让数字化赋能的PBL成为了锤炼新工科人才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炼金炉’”。
透过人形机器人流畅表演的钢铁之躯,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更是一所高校在新工科教育道路上的坚实足迹。自动化学院曹卫华院长说:“通过数字技术,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直面挑战,才是培养未来新工科人才的最好课堂。”(来源 自动化学院 原载 新华社客户端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