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融媒
新闻聚焦

《光明日报》报道校友姜建华: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时间:2025-03-07 作者: 编辑:李锐欣 浏览量:

今年全国两会前,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在新疆‌‌采访了我校校友姜建华。

3月7日,光明日报发布了题为《两会现场:当人大代表看到学生扎根西部的画面》的专题报道。

姜建华,女,汉族,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工程专业,同年7月到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采油二厂参加工作,现任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综合管理室主管。

“拼命三娘”——远离大海走进大漠的选择

2011年7月,大学毕业的姜建华放弃了回沿海家乡工作的机会,来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在她看来,祖国边疆正是施展才华、奉献自我最好的舞台。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她说:“能参与到保卫国家能源安全的事业上,真的很自豪,没有多少人能够有这个机会的。”

从小被同学称为“学霸”的她,执着于学习钻研,善于在生产过程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工艺难题。

针对抽油机井泵漏失和杆柱断裂频繁的问题,她提出了高强度抽稠泵的想法;常规的杆柱设计方法更适用于稀油井,她就琢磨出适合稠油井的杆柱设计方法;电泵井异常频发,她就利用远传系统,总结出不同故障类型的特征,及时预防……

几年下来,她荣获了多项技术荣誉,由于忘我地工作,同事戏称她为“拼命三娘”。

她说:“我当初既然来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奔着有所作为来的,如果遇到了问题不解决,那我来这儿没有意义了。”

“我愿意”——打破成见超越隔阂的爱情

姜建华一家三口

2014年4月,姜建华和维吾尔族青年吾买尔江·艾力结婚了。

他们用坚贞的爱情平息了两个大家庭和周围激起的涟漪,在亲朋好友祝福声里举办了婚礼。婚礼上她和丈夫对彼此说出“我愿意”,让这场不同寻常的维汉联姻成为佳话。

这之后,从二人小窝到三口之家,他们相互包容,生活平凡而甜美。

2018年1月,姜建华毅然背起行囊,告别了年迈的父母,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离开工作6年的油田,和丈夫一起,到南疆深度贫困村驻村。

她白天挨家挨户走访,晚上才能回到村委会,还要分析村民情况。丈夫更是忙得团团转,两人都没时间照顾女儿。一天,她发现女儿染上了虱子,于是就哄着孩子,以做游戏为由,陪着女儿一起剃成了光头。看着镜子中母女俩的光头形象,女儿哈哈大笑,姜建华也跟着笑,眼里却泛起了泪花。

2023年,他们这个小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霸王花”——不脱贫决不离开的坚守

姜建华与村民在一起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姜建华就许下了“不实现脱贫目标决不离开”的誓言。面对“繁杂、繁琐、繁重”的驻村工作,努力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要有大担当,敢想敢做,就冲着目标前进。”她天天钻田间地头,走村串户,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个“锦囊”。为促进村民增收,她帮着卖枣子、卖羊、修路、建村部、开展小棚经济,手把手教他们科学种菜……

由于她嗓门亮,总是帮着妇女们争取权益,因此,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霸王花”。

如今,盛放的“花朵”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在姜建华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9.4%下降至0%,80户384人全部脱贫。

姜建华也回到了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采油二厂,为高质量建成千万吨级油气田努力。她说:“前辈已经给我们打好了江山,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教授王焰新在全国两会现场看到姜建华的画面后,和她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王焰新院士勉励广大青年:祖国的西部是建功立业的一片热土,祖国西部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挖掘,有广阔的天地任凭驰骋,有别样精彩呼唤创造。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 编辑 李锐欣 审稿 尚东光)